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、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。常发生于感冒后,或不知不觉中发生。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。有自听增强。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。儿童常表现为
化脓性中耳炎常以耳中疼痛、流脓等症状为特征。出现以上症状时,可以采用以下简单的方法来止痛。取苦参15克,冰片6克,香油30克。香油倒入锅中,放入苦参,用小火慢慢煎熬。等苦参
中耳炎,俗称“烂耳朵”,是鼓室粘膜的炎症。中医将本病称为“耳脓”、 “耳疳”,认为是因肝胆湿热(火)邪气盛行引起。病菌进入鼓室,当抵抗力减弱
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,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。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。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。取一勺纯香油,放在火上加
药物组成:川黄连9克,槟榔10克, 枯矾6克,苦参4克,大黄9克,冰片3克。 将上述各药物研细粉混合均匀成散剂,装于瓶内密闭备用。 用法与用量:先用双氧水将患耳内分泌物及脓液
化脓性中耳炎 是中耳粘膜、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,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。本病极为常见。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、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。可引起严重的颅内
方法:黄连3克,木鳖子3个,加入麻油20毫升,炸至色黑弃去,将油置人玻璃瓶中,用以滴耳,每次3滴,每2—4小时1次直至痊愈。耳中脓液多者,用3%双氧水清洗后滴人。点评:中医称中耳炎为&l
1.川黄连10克,硼酸粉3克。加蒸馏水100毫升,煎煮1小时后过滤,再加蒸馏水至100毫升,密封备用,滴耳用,每次2滴,每日2次。治慢性化浓性中耳炎。2.枯矾30克,冰片3克,调匀研细末,用时先洗净
中耳炎俗称“烂耳朵”,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,严重的会影响听力,导致耳鸣、耳聋等疾病,应加以重视。下面由上海江城医院五官科为大家总结几则中耳炎偏方,希望对中耳
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,系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弥漫性感染性炎症。临床上分为急性、慢性两型。本病中医称“耳疮”,又有“耳内生疮”等别称
有的中耳炎患者对医生采用滴鼻剂施治提出疑问,其实这种疗法是安全可靠的。人的耳、鼻、咽、喉各器官分布在头部的不同部位,从表面上看它们并不相通,但实际上,它们都是以咽部为
鸡蛋2个,冰片适量。将鸡蛋煮熟,取蛋黄以慢火熬油加冰片末调匀。先以药棉拭去耳内脓液,接着滴入几滴蛋油,每日滴药2次(上、下午各滴1次),一般滴入药3—5天显效或痊愈。本方
[方一]
桑蚕蛹一只(焙干),银珠、冰片、生石膏(烧熟)各5克,共研为粉末,密封备用。用时取少许不油调入药内,再点入耳内,一般一次即愈。
提供人:佚名
[方二]
高度三花酒一瓶
笔者用中药治疗中耳炎,疗效满意,现介绍如下。取冰片1.2克,枯矾1.8克,苦参、黄柏各6克。将苦参、黄柏烤焦,研为细末;冰片、枯矾砸碎研细末。麻油(香油)60克,烧开冷却数分钟,把4味药人
中耳炎患者发病时,常会感到耳痛、发热,有耳朵堵塞感、牵引压迫感。如不及时治疗,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,如丧失听力、面神经麻痹等。 因此,一旦发现中耳炎的相关症状,一
中耳炎是指耳窍化脓性疾病,耳内有黄色脓液流出,听力减退,发热头痛,严重时可听不见声音,有急性和慢性之分。急性中耳炎,多因外感风邪,或胆火上炎,导致热毒闭阻足少阳和足少
方药 鲜蒲公英。 用法 捣汁滴耳,每日3~4次。 说明 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,蒲公英对金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、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,故用于治疗中耳炎
方法 取冰片1克,研细末,放入核桃油10毫升,不断搅和,使其溶解,用时先洗净外耳道内的分泌物,用棉球拭干后滴入药液2~3滴,再用棉球将外耳道堵住,以免药液外溢。急性者一般5天
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。笔者近年来采用滴耳油治疗此病,疗效满意,介绍如下。
I临床资料
治疗68例中,男36例,女32例;1岁以下者14例,2—5岁
本方君药用升麻、葛根、炙黄芪,升阳益气、升清降浊、温煦清窍,正所谓“离照当空,群邪始得垂散”;臣药用熟附子、菟丝子、肉桂,助阳益气,助君药温阳化浊、煦养清窍,正所
神经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病、多发病。现代医学以消除病因,改善内耳微循环为治疗原则,采取解毒、脱水、脱敏、血管扩张药物、神经营
中医认为耳聋多为气滞血淤,耳部经络被淤血所阻塞,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,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,从而发生了耳鸣、耳聋等表现。中医治法以活血祛淤,通络开窍为主。耳聋的
我患耳聋十余年了。平时,耳内常嗡嗡作响,听力明显减退。有时别人和自己说话,因自己没有反应(听不见),常常造成误会。耳朵不好,自己已感到十分苦恼,谁知不久,眼睛也出了问题,主要症